首页

给女王调教

时间:2025-05-28 10:17:56 作者:三部门:打造先进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智技术应用标杆 浏览量:28025

  编者按: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一个个文化遗产从传统到现代,连接历史与未来,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生动文化名片。央视网《联播+》栏目特推出“薪火相传”系列策划,从文化传承中感受中华文脉底蕴。

  联播+ 文化一脉相承,古都千年同风。

  北京,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70多年的建都史。

  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南到永定门,全长7.8公里,涵盖万宁桥、景山、故宫等15处遗产构成要素,是世界上现存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之一,也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

  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写道:“一根长达8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考察。馆内播放的多媒体专题片《古都巨变》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发生的巨大变化,北京中轴线模型、故宫模型和城市规划模型直观展示了北京的古城风韵和现代风采。

  总书记仔细观看并不时提问,详细了解北京地理环境、规划布局、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他强调,首都规划务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城市新建了一些与城市原有格局不协调的建筑,一些地方将老城区的保护与改造简化为拆旧建新,这些都使城市和文物古迹的环境风貌进一步受到损害。

  如何贯通历史、当下和未来,让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在北京中轴线上的玉河边,总书记强调“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北京的历史街巷、胡同院落等,提出城市发展“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理念。

  北京老城区占地面积62.5平方公里,是中国城市布局中“中”字形结构的典型代表。这里的一处处古老建筑、一个个历史街区、一条条胡同、一个个小院……共同构筑起了这座城市的古老记忆和历史文化价值。

△ 2024年5月,“北京白塔文化市集”在已有700余年历史的妙应寺白塔下举行。

  过去十余年间,北京以中轴线保护为抓手,修缮焕新古建魅力、凸显城市空间美学、改善老城人居环境、激活历史文化遗产生命力,迎来古都风貌的回归与复兴。

  已有700余年历史的白塔是北京老城的重要历史见证。在经历修缮重新对外开放后,这里红墙映白塔,穿越千年的风铃声悠扬依旧,成了游人打卡留念的北京地标。

  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先农坛恢复了“一亩三分地”的风貌。在这里,水稻、黍子、谷子、高粱、大豆各自生长。游客通过隆重的农耕仪式,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对农耕文化的尊重。

  …………

  寿皇殿、钟鼓楼、万宁桥等一处处历史文化遗产,像一颗颗明珠装点着北京中轴线,那些曾经被岁月所侵蚀的灿烂文化再次熠熠生辉。老城区的胡同院落不仅保留了原貌,门口街道也焕然一新。咖啡厅、民宿、文创用品店等装点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也为这座古老城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

  如今,从景山上向南北眺望,一幅壮美有序、气势恢宏、古今交融的城市画卷,正在这条绵亘700余年的中轴线上徐徐铺展。

△ 2023年3月,北京首都博物馆精心制作的16米长中轴线沙盘,配以立体投影技术,展现了北京中轴线之壮美。

  总书记说:“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从“不大拆大建”,到尊重历史遗存“修旧如旧”,再到“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北京老城区的保护不仅为我们留住了根脉、延续了记忆,也为我们妥善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202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保护管理状况表示高度认可和赞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文明需要薪火相传。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与发展,是大国首都与时俱进的鲜活注脚,也是中华文明跨越时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李珊珊

  编 辑丨孙晓媛

  视 觉丨颜妮 张紫曦

  校 对丨蔡纯琳 王卓婕 宋春燕 梁雅琴 娄郝 毛长志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支 持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东西问|方星移:苏轼因何享誉海内外?

从2011年担任“守松人”至今,已过去13个年头。“此前的13年里,我几乎没有离开过这么长时间。”一年365天,胡晓春有300多天守在迎客松旁。每天早上6点半,他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巡护。天气好的时候,每隔2小时巡护一次;遇到恶劣天气,每隔半小时就要进行一次巡护。

“理工男”跨界讲解员 他把龙门石窟讲给世界听

万物有灵是景迈山人所持的朴素观念。敬畏自然、守护生灵成为当地民众自觉的生态伦理。当地村寨建在古茶林中,布朗族、傣族、拉祜族等各族民众对茶山、茶园、茶叶都有着深厚感情。祖先遗训“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茶树”早已成为当地民众的行为规范。

“以丝代绒”电商园区被立案查处,检测报告一套成本最低1元

在家人的支持下,2020年,舒星宇组建了万茂欣欣农机专业合作社,并购入了植保无人机、高速插秧机等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慢慢去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托管,全链条式的社会化服务。

五男子使用“AI换脸”篡改系统数据牟利被判刑

“进水闸平均每天引入40万立方米的南淝河水入湿地净化,减少河流入巢污染物。”李家政指着手机里的监测指标说,“你们看,进时IV类水,出时Ⅲ类水,水体氨氮和总磷削减效果最明显。”

“五一”假期海南机场出入境旅客同比增长4.6倍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广西科协介绍称,广西共有39个科普大篷车,搭载了700件科普展品,2023年内到100多所乡村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但对乡村学校而言最稀缺的仍然是权威的科学老师,“流动科学课”的科普专家则能指导帮扶对口学校的相关工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